原创 明朝诏狱设置了两百多年,从来没有犯人越狱,这是怎么一回事

原标题:明朝诏狱设置了两百多年,从来没有犯人越狱,这是怎么一回事

明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,因此在很多制度上都延续秦汉和唐宋,比如诏狱制度就是其中之一。明朝诏狱制度设置了260多年,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,竟然从来没有发生过越狱事件,难道诏狱的犯人都老老实实吗?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如果您也好奇,下面小编就来揭秘。

(本文所有图片,全部来自网络,感谢原作者,如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。图片与内容无关,请勿对号入座)

所谓“诏狱”,它是古代社会中特殊牢狱,与常见的“刑部牢狱”和“大理寺牢狱”,以及其他各类衙门牢狱有明显的区别。诏狱的特点在于,它由皇帝直接管理,所关押的犯人都是一些王公大臣,各地的诸侯王,朝廷中的九卿官员,郡守和巡抚等二千石以上俸禄高官。由此可见,诏狱制度其实是古代皇权对司法权的干涉,并且在二者博弈过程中很显然是皇权在上,皇帝对诏狱犯人有法外特权,也更掌握了生杀大权。

根据史料记载,诏狱制度最早起源于汉代武帝时期,也是汉武帝刘彻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,如《汉书》中记载:“宗正有司空诏狱;少府有若卢诏狱”。到东汉时期,光武帝刘秀废除大量诏狱,也标志着诏狱制度开始衰退,因此在唐朝诏狱制度都没有再次兴起,只是在武则天当权的时候重用酷吏来俊臣等人,才让沉寂许久的诏狱制度再次登上历史舞台,但不过也如昙花一现,武周政权覆灭之后诏狱也再次被废除。后来,到了宋朝的中后期,诏狱制度又被恢复,比如宋仁宗时期就有大量的诏狱,然后到明朝发展到了高潮。

明朝诏狱制度源于明太祖朱元璋,不过他将其改名为“锦衣卫镇抚司大狱”,主要由锦衣卫直接管理,但其本质仍然是诏狱。洪武十三年(公元1380),著名的“胡惟庸案”爆发,大量的高官被卷入其中,当时负责此案的就是“锦衣卫镇抚司大狱”,很多官员身陷诏狱,最终都没有活着走出来,因此在明朝提到诏狱人人都为之色变,甚至将其视为人间炼狱。在明朝,除了诏狱之外还有所谓的“东厂”和“西厂”,而这些也都是悬在文武百官头上的利剑,指不定在什么时候就突然掉下来了,因此也弄人人心惶惶。

明太祖朱元璋之后,历代帝王都有设立诏狱,一直到明朝覆灭诏狱制度才彻底结束,因此这一时间段也长达260多年。历史学家们经过研究,发现在其他朝代的诏狱制度下,也发生过一些犯人逃跑的情况,但明朝却一起越狱事件都没有发生过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专家们经过研究,终于发现其中惨不忍睹的真相:

真相一:考古研究表明,明代的诏狱大都建在地下,或者是半地穴,因此想破墙或者破窗而出简直是天方夜谭。除此之外,上文中提到明代诏狱都由锦衣卫看管,您要知道的是锦衣卫可都是武功高强的人,毕竟他们也都是护卫皇帝安全的人,因此外面的人想进入诏狱也是不可能的,也许还没刚出现就被锦衣卫射杀了。假如说,真有厉害的人能破墙而出,或者是潜入诏狱,那他们在逃走的时候面对锦衣卫也是九死一生。

真相二:史料记载,被关入诏狱的犯人会佩戴沉重的手铐和脚镣,其重量是普通牢狱犯人的3-5倍,并且还都是纯铁铸造,因此犯人连自由活动都是问题,哪里还有力气去越狱呢?另外,明朝被关入诏狱的也以文官居多,本身就手无缚鸡之力,况且还受到过严刑拷打,甚至有一些人都年过半百,您说他们能越狱吗?

真相三:在以往其他朝代的诏狱中,犯人的伙食都由朝廷提供,即便是伙食很差但起码也能果腹,但在明朝的诏狱中,朝廷不给犯人安排任何实物,全部通知其家人按时配送。因此,很多家远或者是家中无人的犯人,最后就只能活活地被饿死,而有些犯人即便能吃上饭,但很多时候都吃不饱。除此之外,衣服和棉被也都自家人送,尤其到冬天没有棉被就会被冻死。因此,连饭都吃不饱了,哪里还有心思和力气去越狱。

明朝之后,诏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这算是一种畸形是司法制度,帝王都想以诏狱加强统治权威,但是却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,因此诏狱制度也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中。

参考资料:

《诏狱》作者:李志刚,出版社:中国文史出版社

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,本文撰写:特约历史撰稿人:刘立江的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插入图片请使用ssl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